刘艳萍(小夭)

2021-05-03  阅读 3623 次 评论 0 条

刘艳萍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郑路迅首届工笔画网络班以零基础开始学习工笔画,任班长。

2017年3月-2018年1月,在郑路迅第二届工笔画网络班(基础班及提高班)学习工笔画创作,担任基础班班长。

现担任郑路迅工笔画网络班助教。

入得工笔门 且画且修行

我从小喜欢涂涂画画,但最早和工笔画相识,是从初中开始的。初二的暑假,父亲扔给我一本工笔花鸟挂历,让我照着画,其实他是为了防止大人上班时我跑出去疯玩儿,当然,他的计谋得逞了。我的第一张似是而非的工笔画,就是这样用水彩颜料在素描纸上完成的。

高中开始,因为学业紧张,我一直没有再接触工笔画,但30年前的那个夏天,我手握画笔,一点一点描绘出一幅美丽画卷的回忆,却悄悄在我心里埋下了种子。

2012年,因家中变故我辞职了,有了闲暇时间,我捡起了儿时的兴趣爱好,自学刻橡皮章、在衣服上手绘、DIY首饰、临几幅工笔画,天天忙得不亦乐乎,但总觉得前途迷茫,确定不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2015年底,偶然的机会,我在微信上关注了郑路迅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发现郑老师是个特别和蔼可亲的人,一点架子都没有。后来又看到了郑老师发布的作品,我一下子被那些生动、飘逸、不拘一格的画作“雷”到了,现在同学们还开玩笑,问我当时“是不是被雷劈得外焦里嫩的?

郑老师的画风特别契合我对工笔画的理解,于是我给郑老师发了一张我的习作,请教改进方法。郑老师马上答复我:“画面故事性较强,适合创作比较大的作品,用色大胆,希望以后不要失去这个特色,但技法上需要从头系统梳理。”于是2016年3月,我果断参加了郑老师首届工笔画网络班。

这个教学班是从零基础开始学习,郑老师的授课方法非常特殊也非常有效,他并没有一上来就从临摹他的作品开始讲,而是从线条、基础染法、色彩知识、造型训练、构图模式,乃至书法开始讲起,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先将这些提纲携领的知识灌输给我们,并在之后每一次作品示范中,不厌其烦地将这些理论反复糅合进来,润物无声,使我们在学习技法的同时,不仅仅停留在对技法的掌握上,眼界与绘画理论不知不觉提高了。

郑老师是个全面手,一年的时间里,花鸟、走兽、人物、宋小品临摹、书法、篆刻均有传授,每个内容都是亲身示范,课堂上师生互动活跃。他从不要求我们照搬他的授课内容,鼓励我们大胆尝试加入自己的东西,保留自己的特点。于是,我从一开始战战兢兢亦步亦趋地照猫画虎,过渡到改变配色、自己丰富背景,最后发展到重新构图创作。到学期末,老师的教授内容稍稍开始涉及创作的时候,我就已经能够独立创作自己的作品了。

2017年,针对已经较好掌握工笔技巧的同学,郑老师又增设了网络提高班,指导如何创作,我迫不及待地加入进去。按照老师的要求,每个同学都选定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题材,集中一年的经历、时间专注在这个题材上创作。我选择了唐朝仕女作为这一年的研究课题。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先是完成了一个4张一套的系列小品,每个作品,从构图开始,到色彩搭配一直到最后完成,郑老师都严格把关,从画理上为我分析优劣、讨论改进方法。在这样的指导下,学期毕业前,我又完成了一张90cm*140cm的、一张50cm*90cm作品。

郑老师时时提醒我们,多读画理方面的著作,多看优秀作品,多观摩优秀画展,经常回到传统经典中汲取营养,提高眼界,展开想象力,放大胆子,才能有进步;保持自己的特色,画和别人不雷同的作品,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准备就这么做。

 

笔者:小夭(刘艳萍)
作品1
作品2
作品3
作品4
作品5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