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题目,用了谐音梗,加了个断句,希望在接下来的艺术学习中能慢慢探索和研究其中奥秘和境界,最终做到一探究竟!
《三体•晨》 60x90cm
《三体•暮》 60x90cm
《三体•夜》 60x90cm
这是我在郑路迅老师工作室网络班学习的第二年,也刚好是本科毕业的一年,在本科期间,虽然四年光阴,但是犹如白驹,在不知不觉的间隙中一跃而过,而我的艺术之路也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我的专业是中国画,本科的学习让我掌握了通识艺术,也就是中国画的艺术发展史以及目前中国画的基本情况,还有它面临的时代危机,让我意识到如果想成为一个艺术家或者艺术工作者做出一些成就的话,本科学习只是一块敲门砖,这时候有幸认识了郑老师,并跟随其学习,我很喜欢老师作品,我常常感叹老师作品带有一种新时代气息,也就是现在大家常说的“新工笔”,但是老师的作品没有标新立异,没有“忘本”,从老师的作品可以看到国画的传统笔墨,但是内容却可爱有趣,取材现代生活,让作品更加可玩可游,更加符合时代。
《素羽微探知灵来》 40x40cm
我的艺术思想和老师不谋而合,所以和老师学习期间,老师给了我很多帮助,在创作构图上以及题材选择上给了我很多方向,我很感谢老师!另外,我也打算考研继续进修艺术,但是由于第一年考研准备不充分,遗憾未录取,今年卷土重来,又考了一次,而老师课程和我的备考时间刚好冲突,我不得不暂时放下提高班课程,专心复习考研书目,所以今年作品极少,而且完成度不高,细节处理不够细腻,还有一些稿子没来得及做黑白灰稿和色彩稿,也是一种遗憾。
《陷阱一》 40×40cm
但是,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在没画画的几个月,我也在美术史和艺术概论中对艺术有了一些自我体会:首先艺术是相通的,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也不受地域种族阻碍,很多艺术内的门类可以相互交叉融合,并通过二度创作体现出来,比如戏剧和电影,书法和舞蹈等,国画也可以从舞蹈和书法等中吸取经验,这就有点像古人师蜘蛛而造网的学习。
《携羽随风寄一秋》 40x60cm
其次,艺术借鉴除了艺术内部,也可以下放到生活,也就是所谓来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发展到当今时代,简单的对自然搬运明显是干不过科技手段,特别是绘画,在摄像机面前只能做小弟,所以就要求艺术家们有一定的审美和提炼技能,郑老师在这一点上做的很好,所以我在学习中,老师第一节课先让我们画一片叶子,并在保留叶子基本特征的同时根据自身需要而适当改编和美化,也就是张璪口中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丛》 30×75cm
第三,学习艺术特别是绘画,除了要写生创作外,也要加强美术史和文学,哲学的学习,提升思想认知,让作品更加具备思想内涵,而不是仅仅浮于表面的色彩。
《幕后》 55x90cm
《羽皇》 40x60cm
还记得大学时期老师课上一场辩论赛的主题是“一个艺术家的品格是否决定其艺术作品的好坏。”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辩题,当时我是正方,我坚持艺术家品格对艺术家作品有很大影响,但是明显题目中的“决定”一词用的很妙,非常绝对,所以才有可辩论的必要,正反都可以有道理,现在我认为,客观来说只能是影响,只不过影响程度或大或小,有些很怪的艺术家,他的艺术和生活分的很开,生活中颓废慵懒,还时不时爆粗口看不上任何人,但是艺术上却是格外谦卑,有的人人格扭曲,没有朋友,被生活逼迫得喘不过气,但是在艺术上却能大放光彩,如割掉耳朵的梵高等,这也就涉及到精神分裂等,但是绝大部分艺术家还是比较正常,对生活的态度和对艺术的态度差不多,所以才说他们的个人品格对艺术创作是有影响的,一个对生活乐观的人,其作品很少有消极的,反之亦然。
所以我在老师的带领下,慢慢的把作品和思想结合起来,不简单是描绘物体本身,而是寄托一定的个人情感。
《无尽之境》 40×60cm
第四,说到情感方面,也分为不同情况,比如有的作品是借物喻人,当然是喻人的品格多一些,如以梅花寄托孤傲,以竹子寄托高洁等,所以才有了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当然也有直接画小动物来夸赞或者讽刺人的,如当代画家范曾和老顽童黄永玉,就画狗和鹦鹉等互怼,并在鹦鹉旁题“鸟是好鸟,就是话多”等,也有以作品反应作者对时代的情感的,但是艺术中古代以诗句等最普遍,如李白的狂放诗句刚好反映了盛唐气象,放在清代自然是不匹配的,而明清时候社会,在绘画中看八大山人的白眼鸟就明白了,这是他的悲愤与无力,所以最后直接出家逃避现实。
《霜翎序》 50×75cm
而在我的创作中,也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一幅画想要表达作者的情感,是需要功力和思想的积累的,显然我还在路上,而老师的作品很多却具备了这一特点,最喜欢老师的鹤,总能让人一看就仙气飘飘宛若下一秒将要驾云腾雾般。
《云中君》 40x60cm
而我刚开始只会描摹物体的外形,没有可读之处,现在慢慢想让作品有一些情感表达,同时还处于风格形成期间,我希望多探索,不想太年轻就局限在一个题材或者一个面上。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刚开始我画的一副创作作品《礼遇》。其中火烈鸟我给它戴上了爵士帽,给旁边漏出头的长颈鹿带上了太阳镜,甚至给地上的太湖石都佩戴了领结,我以为这样就可以代表他们和题目礼貌的相遇有所关联,现在想来却是荒唐至极,画面中除了构图和颜色较为抓眼外,我的思想浅薄可笑,我觉得这并不是思想提现,也不是让动物拥有感情,而是给动物强加自己臆想的思想罢了,所以现在我很少做那样的事,偶尔会,但是仅仅为装饰用,所有将人类发明的东西强加给作品中动物的作品成功之处绝不是那一件高科技,那是次要的,很重要的是画面背后画家想表达的深层次内涵,有很多聪明的画家,画面和思想会反过来,你看到的往往不是真相,而是他给你制造的障碍,当然这个在西方抽象画或者其他达达画派较为常见,中国画从古至今更多是描绘精神境界,中国画是一脉相承,而西方画是一个流派推翻一个流派,一个思潮代替一个思潮的过程,但是现代得到了百花齐放,所以比中国更加紊乱。
《摇曳的夜》 40x40cm
中国绘画艺术从不缺乏艺术家,而是缺乏艺术批评家,每个时代,都应该有优秀的艺术评论家,他们是除了社会时代政治和艺术创作者以外的推动艺术发展的很重要人群。然而多少有评论家却被名利金钱所惑,随利而倾,故其批评文章的价值也就鸿毛般轻了。
《陷阱二》 40x40cm
一不小心就说了很多废话,我还是个刚入门的毛孩子,上面的拙见也就是随口说说,绝对不是“掉书袋”,供各位方家一笑,我的知识储备也是捉襟见肘般少得很尴尬,也在慢慢学习中,我也会朝着自己的梦想努力前进,谢谢郑老师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题目为“艺探究境”,我只是刚入门,希望我们一起向艺术一探究竟!
《玉影随芳歇》 90x90cm
徐明灿,字谦玺,河北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2022年郑路迅工作室提高班学员。本科毕业于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绘画系国画专业,国画受教于陈圣燕教授,余键副教授,著名画家傅松华,郑路迅等诸先生,书法篆刻得益于张瑞敏,林李阳老师指导,刻字艺术求学于陈秀卿,洪顺章,黄水运等前辈。
《兔行记 一》 40x40cm
《兔行记 二》 40x40cm
《兔行记 三》 40x40cm
《兔行记 四》 40x40cm
2022年6月 国画作品《三体》被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留校收藏;
2021年12月 举办《景行行止》个人书画作品展 • 苔清gallery;
10月 国画作品《星际礼遇》入选第二届大学生美术作品展(河北省青美协主办);
5月 国画作品《跃马归来仍少年》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福建省水墨漫画与国画小品展”(福建省美协主办);
4月 书法作品《台湾通史诗录》入选“台湾通史”出版百年纪念诗书画印展并被收藏(福建省书协主办)·福建厦门美术馆;
3月 国画作品《仪念之间》入选2020中国(厦门)小幅工笔展(中美协主办)•福建厦门美术馆;
1月 刻字作品《谦玺》入选 “以刻攻坚 ”全国刻字名家作品邀请展暨厦门刻字艺术作品展(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主办)•福建厦门文联大厦;
2020年11月 国画作品《仪态万千》入选首届闽台两岸大学生美术作品大赛入展(福省书协主办)·福建厦门集美大学美术学院;
11月 国画作品《仪态万千2》入选YOLO-听我讲|城市青年节视觉艺术大展(萬美术馆主办)·福建厦门萬美术馆;
05月 硬笔书法入选第四届全国书法—硬笔书法网络大赛并获二等奖;
01月 国画作品入选首届青少年美术网络大赛并获二等奖;
2019年12月 国画作品入选“不忘初心跟党走”厦门市青年书画大展(厦门市青年企业家协会主办)·福建厦门青少年宫;
6月 国画作品入选“希望颂”第四届全国青少年书画艺术大展并获一等奖;
5月 书法作品入选“五四星火,青春相传”书法大赛中荣获优秀奖(福州大学主办)·福建福州大学展厅;
2018年11月 书法作品入选第三届全国书法—硬笔书法网络大赛并获优秀奖;
2018-2022年在校期间共获得一等奖学金两次,二等三等奖学金各一次,国家励志奖学金两次。
白描稿1
白描稿2
白描稿3
白描稿4
白描稿5
白描稿6
白描稿7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