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欣赏的初步认识和谢赫“六法”

原创 老路  2012-02-23 16:07:00  阅读 3541 次 评论 0 条

作者:福建仙游开心书法社 郑路迅(老路) 


        画家和书法家一样,画出来画和写出来的书法都是给大家看的,怎样欣赏中国画的问题,我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画家有自己的表现技法和创作思路,欣赏者有自己的意趣和各种不同的爱好,当然,还应该要有欣赏国画的基本方法。国画的艺术理论可以说形成的比较早,一般说比较成熟的理论,最早的当推是南齐的谢赫所编著的《古书品录》,在此论中作者提出了“六法”论,这个应该是我国较早、较系统的绘画理论了,虽然他讲的是画家的创作方法,但是我们欣赏者一样可以把它作为一个欣赏的线索,他能引导欣赏者抓住关键,欣赏好国画。
        “六法”曰:
        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六法”的内容很是深刻,含义由于时代不同,各有各的说法,这里就多数人认为所论的含义作个简单的介绍:
        一、气韵生动:不管画的是什么,但是作品一定要有气息,把作画对象的精神表现出,使作品具有艺术感染力,比如齐白石、吴昌硕的掘气,任伯年的飘逸,潘天寿的霸气等。
        二、骨法用笔:单绘画时关于用笔的技巧就有中锋、侧锋、中侧锋、逆锋、拖锋等,如果更深地考虑,我想应该还要考虑到“以书入画”,以书法的线条、以书法的入纸来运用到画里面来,我们不仿看那些大师级的画家,如齐白石、吴昌硕等,他们的画里面线条几乎与他们的落款用笔,情调都是非常一致的。
现在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所谓的画家,画完之后请别人落款,或者说自己本身书法不行,这是不应该的缺憾,我个人一直以为:”未学画先学书”。
        三、应物象形:准确地描绘对象的形态。这个我想我们不难理解了,就是画什么要像什么,比如说你画的是老虎总不能把它画作猫吧?关于应物象形这方面,特别是工笔花鸟而言,宋代可以说是一个顶峰,虽然说清朝时期的“进口画家”郎世宁把西洋中的造型、明暗、光线运用到了中国画,但是,他缺少了我们中国画自己的特色,那就是国画的韵味,国画的诗情画意

,当代画坛有很多工笔画家都有受到郎世宁的影响,这也是事实,不过我想他们其实目前也是勇于创新、尝试性的运用吧!
        四、随类赋彩----在表现对象的形象上赋予概括性的色彩。
        关于随类赋彩,每个画家都有自己一套独特的的色彩,这些都是画家们平时不断的、长时间的积累起来的,我们作为欣赏者来说,如果较多的浏览过某个画家的作品,那么以后他的作品只要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哦,这是某某人的画了。
色彩他自己本身就是一门比较深的学问,近代受西洋影响,国内的色彩教学基本都讲色环、色相、纯度、明度等,而我们国画的色彩就分类上可以分为植物色(如花青、藤黄等)和矿物色(如石青、石绿、朱膘、朱砂等),运用上基本都遵循着色不碍墨,墨不碍色,工笔画则更加讲究三矾九染,层层铺盖达到滋润的效果了。
        五、经营位置——画面的构图
我们传统国画是非常讲究构图的,古人也有称为“分朱布白”。就我们常见的构图有“三七构图”、“S形构图”、“Y”形构图等,从西洋画引用过来的比较常见的还有“三角构图”、“黄金分割”构图等,我们国画构图基本上都有一些规律,有人编为口诀如下:
取形九势:
势密则疏、势分则破、势险则扶、势促则伸、势泻则回、势左先右、势右先左、势上先下、势下先上。
章法的构思与经营:
主与宾、奇与正、疏与密、藏与露、出与入、开与合、呼与应、清与浑、虚与实、经与权。
        六、传移模写:
传移模写就是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临摹了,我们只有不断临摹古人的优秀作品,从中吸收营养,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我认为,这个传移模写不能单纯一味地死临,有时我们可以临他的某个效果,或者说某个你想临的部分,其他地方可以按自己的思路去画,这样应该所吸收的东西会比完整地临摹要好很多,也就是说,我们临摹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地临摹。
“六法”不是刻板地从顺序到内容来对待它,只能是理解他的含义,一个画家不能忽略这六个大的方面。但是,作为欣赏者,我们有必要了解前面五条法则。

 

2007-12-26 路迅 于听鱼楼

 
本内容为个人原创作品。任何纸媒体不得转载,否则追究其责任。网络转摘请注明本文来源于《老路工作室》


本文地址:https://www.999252.cn/post/42.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老路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